剑侠盟·网游特攻队

  • 首页
  • 门派特辑
  • 情缘系统
  • 帮派战报
  • HOME> 帮派战报> 原子核并非总是球形:揭秘原子核的奇特形状之谜
    原子核并非总是球形:揭秘原子核的奇特形状之谜
    帮派战报

    自1911年原子核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,物理学家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它是球形的。但原子核真的是球形的吗?直观上,这种形状似乎很合理,物理学家也认为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早期对原子核性质的测量结果。直到多年以后,才开始出现更复杂情况的初步证据。

    首先,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原子的结构。原子核是由原子中心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,它比整个原子小10000倍,英国约克大学的核物理学家David Jenkins说,原子核“就像大教堂里的一只苍蝇”。尽管原子核包含了原子绝大部分的质量,但乍一看,它对原子的性质几乎没有影响。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电子排布决定的,而任何物理特性都来自于它与其他原子的相互作用。

    与原子物理学中电子壳层的概念类似,1949年,科学家们提出了核壳层模型:质子和中子位于不同的核壳层中,额外的能量输入可以激发这些粒子在固定的能级之间跳跃。“但后来,很明显,原子核中的大多数行为都可以用你所说的集体行为来描述——它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行动,”Jenkins告诉Live Science。其结果是,整个原子核可以表现出两种类型的性质:它可以旋转,也可以振动。

    光谱方法可以检测到大多数分子中的这种旋转,测量不同旋转能级的指纹。但是球形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转动看起来都一样,因此对称系统(如原子)不会产生光谱。

    “在原子核中看到旋转证据的唯一方法是原子核发生形变,”Jenkins解释说。“人们观察到原子核具有被称为旋转带的激发模式,这表明原子核发生了形变。”

    自从20世纪50年代这一惊人的发现以来,有针对性的实验揭示了一系列原子核形状,从梨形到M&M豆形——而圆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例外,而不是规则。大约90%的原子核在其最低能量状态下都像一个橄榄球——技术上称为“长椭球形变”,而呈现相反的扁球形、类似M&M豆形状的原子核则出人意料地少,这种形状被称为扁椭球形变。

    “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长椭球形似乎比扁椭球形更受欢迎,”Jenkins说。“一些原子核也具有多种形状,因此它们可以在基态下呈现一种形状,然后你向它们注入一些能量,它们就会变形为另一种形状。”

    更奇特的梨形原子核仅限于核图的某些区域,特别是在镭附近,而球形原子核通常局限于具有“幻数”(或满壳层)的核粒子的原子。但是什么导致了形变呢?

    “感觉上,一个没有被激发、摇晃或拉伸的物体的基本形状应该是球形的,这很直观,”英国萨里大学的核物理学家Paul Stevenson说。“但实际上,就原子核而言,令人惊讶的是,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是球形的,因为它们遵守量子力学定律。”

    薛定谔方程——量子力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——在数学上预测了一个物体的波函数如何随时间变化,本质上提供了一种估计该物体可能运动和位置的方法。因此,求解原子核的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一个概率云,代表它所有可能存在的位置,这些位置共同构成了原子核的形状。

    “薛定谔方程的基本解看起来不是球形的——你会得到这些形状,它们有点像在一个圆圈里运动,但随后它们开始波动,”Stevenson解释说。“因此,由于这些量子波函数解本身具有不对称性,这使得原子核中的粒子更有可能指向一个方向。”

    对于罕见的球形原子核,这种波动恰好会抵消。但是科学家们还不理解为什么——或者是否存在一个原因——为什么这些变形的形状比其他形状更常见。

    “这正在颠覆一种传统,”Jenkins说。“这与人们最初感知原子核的方式完全相反,而且仍然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。”

    (背景延伸:原子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、性质以及核反应的规律的学科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,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核力。由于核力的复杂性,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非常具有挑战性。近年来,随着实验技术和理论模型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原子核的认识不断深入。—— 来源:《中国物理C》)

   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    【m3u电视直播源】
    西门子滚筒洗衣机清洗步骤

    友情链接:


    Copyright © 2022 剑侠盟·网游特攻队 All Rights Reserved.